在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以“AI+RT智能机器的新时代”为主题的跨界巅峰对话上,王田苗、钱东奇、福田敏男、傅盛、姚力军针对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展开了尖锐对答,现场记者和观众也就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相关问题向5位提出犀利的问题,巅峰对决战况如何?且看以下精彩对话。
一
日本服务机器人为什么没有崛起
王田苗:福田敏男教授,问您一个问题:日本是机器人产业大国,尤其是工业机器人做得很优秀,20年前日本从国策、科学家、企业都把服务机器人作为一个主攻的方向。20年后,为什么日本的服务机器人一直没有崛起?你觉得失败的原因在什么地方?20年没有形成一个让人接受的服务机器人产品?你说说心里话。
福田敏男:主要原因是工程师研发的服务机器人不能很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在日本其实以前约有100个做服务机器人的公司,最后就剩下六七家,世界上做服务机器人的公司最有名的最后就剩下五家。针对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机器人其实很少。
我认为专用的机器人比较有市场,比如医疗机器人,而由于消费者需求太多,作为2C的服务机器人很难做,必须进行分类,做服务机器人一定要定位好自己的市场。
二
服务机器人未来标准形态是什么?
王田苗:
钱总,您做为服务机器人行业里的标杆,您认为服务机器人有没有一个相对标准的形态?有的人说应该以仿人作为标准的形态,有的又说服务机器人就是一个大脑加传感器加一个轮子,也认为是一个标准形态。是因没有标准形态才造成了各种各样单品的服务机器人的出现么?
钱东奇:
我觉得我们确实是需要稍微明晰一下什么是机器人。我同意王田苗教授说的,机器人要有运动自由度,用于服务目的,学术上是这么定义的。它用于服务端就是服务机器人,用于工业端就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是高度融合了各种技术软、硬件,包括机械运动、传感器、反馈以及反馈以后的行动能力等,除了要确保实现技术的融合,还要能实现解决用户的某一个特定的目的。
复杂的技术融合在木桶效应下 ,就会导致你最短的那块短板决定了总体功能的水准、决定了你能给用户提供的真正价值在哪里。我们可以花很大成本做很牛的机器人,但是消费者从来不会买单你的高大上。现在我们有一些技术,特别超前,这些特别超前的技术还是掩盖了整个服务机器人的有些短板。但是随着在应用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在技术上补强短板,形成更充分的商业应用,才能进入市场的核心点。
未来标准形态的机器是仿人,进行更多的情感交互,才最能够被大家接受,并且能够完成人类自身的环境当中的工作。就像家里的一个保姆,可以把所有事情都做完。仿人机器人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只是对未来的一种想象。
福田敏男:
我同意钱总的说法,未来服务机器人是会像人类,像人的外形一样,功能上可以实现更多的情感交互,而且能够实现更多的复杂性功能。
三
科沃斯在服务机器人上的布局
记者:
请问钱总,科沃斯未来在服务机器人方面有什么布局?
钱东奇:
第一是更新迭代扫地机器人技术,扩大市场渗透。我一直认为人们不愿意扫地和不愿意洗衣服完全是一样的概念。目前洗衣机在中国的整个市场份额大概是450亿元,而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很低,只有6%左右。客观原因就是扫地机器人在体验上还没有达到用户的硬需求,在技术上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迭代更新,但总体看,未来的两三年这个行业的增长速度会很快,对标洗衣机市场,假如有一天扫地机器人可以像洗衣机一样的功能齐全,我相信所有人都像会支付洗衣机一样支付扫地机器人。
第二是聚焦家用服务机器人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从工具作业到管家、再到伴侣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有很多技术突破工作和很大的性能提升空间,这是我们的重点方向。在商用机器人领域,处在相当长的探索阶段,要一步一步往前走。
四
能否用内容弥补核心技术的缺失
观众:
我想问一下傅总,刚刚听您说产品这一块比较强调内容。如果我们做产品,缺少核心技术,怎么去从内容端理解核心技术壁垒的问题。音箱的核心技术壁垒其实并不明显。
傅盛:
第一,我认为在你切入的时候,内容和端是可以去合作的。内容和端一直是互相依赖又互相制衡的关系。如果你内容很强,就可以带动一定的端。端又可以反拉内容。在第一阶段,其实大家内容上对差别不是很明显,比如我们的小豹音箱带了QQ音乐,其实小米没有带,因为它的端太大了,我们在内容的整个聚合上应该是比较多的。 第二,如果你真的更深入去思考的话,用音箱这类的产品或者智能音箱和机器人整个内容是要被重构的。比如现在在手机上看到的内容或者听的“喜马拉雅”、“得到”等是简单的顺序播放,而音箱由于语音的高交互性,可以把问题拆解得更细碎,用更好的交互去完成。
我们在做这方面的一个尝试,比如说给有一款是给孩子做情商教育,可以不用每一讲听很长的内容,可以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进行交互,比如可以问小朋友不吃东西怎么办,不爱吃蔬菜怎么办,这时候就会有一个专家给你讲相应的一段内容,这就是一种内容重构。
傅盛:
您问这个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观众:
因为在核心硬件层面,我们并不掌握最核心技术,所以我们面临一个问题,一旦国外在底层的硬件技术上对我们有不利的一些政策,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产品,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时内容反而不一定能够解决,所以想听一下傅总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傅盛:这是个很长的话题,我认为必须要寻找差异化。今天你跟美国可以相抗衡的一个核心就是因为你的用户量和你的整个用户生态。其实中国很多方面是超过美国的,比如今天中美两国之间你在移动APP上。当然不是内容能够解决什么能解决,你唯一能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就是你对市场的理解,还可以跟他有一定的博弈和抗衡,短期内芯片技术想完全追上美国这个产业,是不是真能追上?其实是个问号,不是大家在网上一群情激愤就能把这事搞定了,但你反过来看美国每一次都是在他最成熟领域被别人打败,比如汽车、电视等,被亚洲公司打败是他的惯例。美国的核心是不断去找差异化的道路和下一个机会点。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在寻找差异化方面加强。
五
服务机器人能打败手机么?
观众:
我想问一下从服务机器人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比较成功的基本都是特定功能的机器人,比如达芬奇、扫地机机器人和无人机,请问傅总,作为一个强调内容交互的服务机器人公司,在面临着与手机的竞争中,如何取得成功?因为从历史上来看没有公司取得过成功的。
傅盛:
这是个好问题。首先我并不认为内容是唯一的竞争力,它甚至谈不上是一个颠覆式的竞争力,但是他就像木桶效应里最短的板,你不能太短。
和手机的竞争,我觉得服务机器人行业都面临着跟手机和PAD的竞争。比如,其实教育机器人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Pad和手机。我现在很少给孩子带礼物,因为任何一个礼物都很难去满足他,因为他手机已经是个巨大的生态了,手机可以提供整个体验。
我认为,在传统的观念来看,你没有任何机会跟手机的竞争,唯一有机会跟手机竞争,其实并不是内容本身,而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如果没有人工智能的出现,手机基本是不可被取代的。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过去很多硬件的存在形式,为取代手机提供了一些机会。比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语音可以控制硬件设备的使用,类似音箱,我说想听谁的歌就会播放谁的歌。
另外,我认为深度学习会让很多智能硬件摆脱对手机中心化的依赖,开始真正智能化,然后可以直接产生交互。让每个设备有机会摆脱手机的控制,然后像有些设备开始慢慢变的中心化,让我们有一点机会去跟你认为的手机厂商产生一定的分割的市场。这是亚马逊后来也没做手机直接切音箱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Copyright © 2005-2020 www.allweyes.cn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105686号
Hello, please leave your name and email here before chat online so that we won't miss your message and contact you smooth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