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新闻  >  AI前沿|人工智能取代间谍?人类间谍要“混”不下去了!

AI前沿|人工智能取代间谍?人类间谍要“混”不下去了!

2018-05-22

AI前沿|人工智能取代间谍?人类间谍要“混”不下去了!

普京发出警告!AI间谍成千上万,可能就在你身边!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经发出警告:未来战争是无人机的战争,AI霸主可能统治全球。

你以为现在凭借先进武器就能打赢一场血与火的硬仗吗?

其实不然,AI将颠覆传统战争模式,兵未动、炮未发,你可能已经输在了一场看不见的“软战争”上。

据美国《国家利益》网站报道,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正在搞一件大事,计划利用微型无人机群大举发动宣传战,试图“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个无人机堪称新时代的高技术间谍,恐吓、威胁、策反这些“脏活儿、累活儿”都能干,而且一出动就是成千上万。

CIA计划用人工智能取代间谍

日前,俄罗斯前双面间谍斯克里帕尔和他的女儿“疑似在英国中毒”事件,引发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外交战”。英国、美国等国集体“站队”驱逐俄罗斯外交官,数天之内,20 多个国家共计驱逐了 150 多名俄罗斯外交人员。

就在俄罗斯与英国闹的不可开交之际,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技术开发副主任Dawn Meyerriecks最近在佛罗里达州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告诉听众,CIA正在适应新的情形,其主要对手是一台机器,而不是一名外国间谍。并计划用人工智能取代人类间谍——“无人机间谍”技术。Meyerriecks在会后向CNN透露说,其他国家多年来一直依靠AI来跟踪敌方特工。她表示目前CIA间谍在数字跟踪和社交媒体时代试图以假身份生活时遇到困难,表明现代世界正在变成对人类间谍不友善的环境。

人工智能取代间谍,AI间谍厉害在哪?

神出鬼没的间谍怎么也敌不过AI?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为伪装者,AI间谍让人习以为常

影视剧里,间谍们在执行任务之前总要通过假文件制造假身份,然而无论他们手法多么精妙,都难逃被人识破的命运。AI间谍相比于他们,是更加高明的伪装者,因为AI间谍能以人们习以为常的样子出现。

AI前沿|人工智能取代间谍?人类间谍要“混”不下去了!

首先,AI间谍能伪装成电器这样的实体形式,被安排进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办公间。2017年10月,谷歌推出了一款叫做Clips的AI相机,这是一款完全由AI进行主动决策的产品,它能像我们的神经网络一样,对场景进行自识别。据介绍,通过人工智能判断合适的拍摄时间,它能记录下家庭的美妙一刻。试想,如果AI间谍伪装成这样的摄录像设备被安放在我们身边,它会拍下怎样的特定场景呢?也许是商业机密,也许是生活隐私,而我们却浑然不知。还有更多的智能产品能以这样的形式伪装,被投放到我们身边。

AI前沿|人工智能取代间谍?人类间谍要“混”不下去了!

其次,AI间谍能以聊天软件这样的虚拟形式,住进我们的智能设备里。2014年微软小冰诞生了,微软将近7亿中国网民多年的公开聊天记录精炼为1500万条容量的语料库,再加上自身在大数据、自然语义分析、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方面的技术积累,使“小冰”具备了理解对话语境与语义的能力。它能干啥?一般人看来,它不过是陪你聊天,不论你是政府官员、军人还是科学界,你的话茬它都能接上,甚至还能主动引导你说话。与人聊天时,身心放松的人们无所不谈,无意间给小冰透露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也正是这些信息被小冰利用起来,才让你觉得跟小冰聊天如此有趣。细思恐极的是,面对如此大规模搜集信息的工具,大部分人只是把它当作是一个朋友。那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个间谍呢?甚至不用严刑拷打,你就不知不觉地将机密出卖,之后再被这位“朋友”出卖。

二、作为潜伏着,AI间谍能渗透到每个领域

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所有领域,而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则赋予了硅基大脑更多的权限:自动驾驶、智慧家庭、金融和医疗,AI逐渐成为我们的司机、管家、会计和医生。这意味着AI间谍渗透到每个地方成为了可能,且拥有了更大的威胁。比起作为伪装者进入我们生活、工作的个案,AI间谍这种无处不在地潜伏更为可怕:

当AI间谍潜入社交平台。去年,安全公司ZeroFOX做了一组实验,他们想测试人工智能是否比人类更容易欺骗Twitter用户点击恶意链接。科学家们从社交网站收集用户行为数据来训练模型,然后以此设计并生成恶意链接诱饵。在测试中,人工智能的表现显著超越了人类对手,它们撰写和发布假消息的能力远胜人类,而且转化率还更好。这个AI名叫SNAP_R,它以每分钟6.75条消息的速率向800名用户发送钓鱼消息,其中有275名用户成功上钩。相比之下,来自福布斯的专业作家Thomas Fox-Brewster平均每分钟只能产出1.075条消息,总共发送了129名用户,而仅有49名用户被吸引。幸亏这只是一场实验,但事实很明显地告诉我们,在公共的网络空间里,AI有能力且更加高效地完成人类间谍或者黑客能完成的一切工作。

AI前沿|人工智能取代间谍?人类间谍要“混”不下去了!

当AI间谍潜入智能安防。在Geekpwn2017年的年中赛上的网络安全攻防战中,百度安全实验室的谢海阔、黄正利用一款智能锁默认设置网关不严谨的漏洞,轻易破解了通信协议、得知密码加解密算法,获得门锁的密码。赛事评委万涛认为,理论上利用这个漏洞可实现十分钟内获得此品牌销往全国的所有智能锁的密码。这些漏洞在人类面前尚且很容易被发现,可想而知,当它们被摆在AI间谍面前会怎样。实际上,在私密场景里,凭借电子产品取代传统锁匙、门禁建立起的安全防护网,正是AI间谍能大展其才的领域。当人类间谍面对智能识别系统无能为力时,AI间谍总有自己的办法愚弄自己的同类。

AI前沿|人工智能取代间谍?人类间谍要“混”不下去了!

虽然AI间谍现在还未成为现实,但我们不妨开一个脑洞,假如自动驾驶的“大脑”被入侵,在北京的大街上就会瞬间多出数百匹“野马”,带着乘客上演《速激8》的戏码;正在为某个国家元首进行手术的“机器医生”程序错乱,本该进行的几毫米微创口,一下子变成了半米左右的血窟窿……而这样的场景是无穷无尽的。

三、作为超能者,窃密对于AI间谍只是小菜一碟

AI前沿|人工智能取代间谍?人类间谍要“混”不下去了!

影视剧中,常有人类间谍在入侵到某个实验室后,将自己的U盘插入设备开始读条进行窃密任务的桥段,往往在读条快到100%的时候,他们被人发现,功亏一篑。这样的失败决不会发生在AI间谍身上。

先不论AI间谍能以虚拟的身份侵入,非常隐蔽,在信息搜集和信息处理这些窃密的核心能力上,相较于人类,AI间谍简直是超人。

AI前沿|人工智能取代间谍?人类间谍要“混”不下去了!

AI能大量挖掘公共网站和社交网络的大数据,从中提取用户的出生日期、性别、常住地、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个人信息,这样的能力所有人都不会陌生,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度学习,它们获取信息的准确率和效率更高。可以说只要让AI间谍侵入了系统,所有信息对它而言一览无遗,极短时间内它就能一下子完成好几项窃密任务。

同时,拥有了强大信息处理能力的AI,在窃取信息后,面对海量数据,能当场进行分析,迅速将得到的结论传导出去,以人类间谍不可能想象的速度为大量的军事行动、商业决策赢得宝贵时间。前不久,美国研究人员训练出一个深度学习算法,用以识别“东亚某国”地空导弹基地。这些算法比人类的速度快几百倍,高效找出分布在一块近9万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地空导弹发射场。这种人工神经网络基于能够过滤和学习大量数据的人工神经元层,达到人类图像分析专家90%的准确率。令人震惊的是,这种方法还将发现潜在导弹基地的时间从60小时(2.5天)减少到42分钟。

AI前沿|人工智能取代间谍?人类间谍要“混”不下去了!

面对这些惊人的能力,也难怪Meyerriecks主任不得不说,在当前数字追踪和社交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中情局间谍试图以一种假定的身份生活十分困难,因而,现代世界日益演变成为一个不适宜人类间谍居住的环境。智能相对论(ID:aixdlun)分析师岳文纶认为,不仅仅是因为人类间谍无处藏身,更因为人类间谍的能力比AI差上太多。而面对这些可能无处不在的AI间谍,我们能怎么办呢?

AI对抗AI,人工智能时代的左右互搏

《射雕英雄传》中,周伯通开创了武林绝学左右互搏术,他让自己的左手跟右手打架,却不经意提升了自己的实力。在未来,要抑制入侵能力、窃密能力都远胜于人类的AI间谍,恐怕别无他法,还得依靠AI,这简直是一场人工智能时代的左右互搏。

必须防患于未然!

AI发展得太快,人类的大脑似乎有点跟不上节奏。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经发出警告:未来战争是无人机的战争,AI霸主可能统治全球。

对于这种可能性,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AI前沿|人工智能取代间谍?人类间谍要“混”不下去了!

AI战争时代拉开帷幕

其一,在反制技术上要实现突破。

AI模拟再怎么像、再怎么能,都会存在破绽。我们用更高明的技术手段识破既有技术的“破绽”,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比如:

*追踪声源位置,若其位置在荒野或者空中,我们就要重新考虑其真实性了;

*搜集、整理和分析一些关键人物的音纹特征,进入AI数据库并保护起来,战时可多方面匹配,自主识别和判断出那些人耳无法识别的假音纹;

注:音纹,类似指纹和掌纹的一种生物特征,每个人发音都有独一无二的韵律、节奏、速度、语调、音量及习惯,可以用来识别人物身份。音纹识别也是AI发展的一个方向。

*我们还可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运用AI技术监控一些可疑电话,对接收的声音、图片和视频进行识别和处理,对一些重要人物的电子设备要实施“滤网”保护。

其二,打铁还要自身硬。

在AI时代,每一个人都可能是“透明人”,不管你是军人还是政客,不管你是科学家还是平民,只要你是与国防安全有关的一份子,就应该意识到:只有自己的内心强大,多掌握一些相关知识,才不会被各种虚假信息迷惑,才能在心理战面前保持足够的定力。

特别是重要岗位任职人员,素质和资历都要过硬,防止授人以柄。一旦被敌人抓住了“小辫子”,战时就可能成为被要挟的对象,一旦出现“变节”,可能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其三,保护好个人数据。

一切战争(包括谍战、心理战)的前提是情报。在大数据时代,即便是零散的个人信息,都有可能被“有心人”分析出十分重要的信息。

AI前沿|人工智能取代间谍?人类间谍要“混”不下去了!

“斯诺登”事件暴露出美国的监听劣迹

2014年,苹果公司因为收集用户通讯录、手机短信、通话记录等信息陷入“窃密门”,而遭到集体控诉;

同时,央视又曝光苹果手机隐秘使用更为精确的定位信息,获取一个人的活动路径;

2018年1月底,美国国防部对美军使用的健身追踪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进行全面审查,理由是发现一款知名健身应用软件可能曝光了美军的秘密。

AI前沿|人工智能取代间谍?人类间谍要“混”不下去了!

大数据时代,从跑步软件公布的信息里可以窥探一支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我们需要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能随意暴露个人及家人照片、透露个人职业、泄露电话号码和日常活动等信息。

实际上,哪怕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信息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至于有些不安全的电子产品,尽量就不要用了。

其四,加强AI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国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AI时代,人人都可能是战场上的那个决定战争胜负和国家存亡的“马蹄钉”。

所以,面对AI时代的国防新边疆,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意识,促进军政、军民团结,积极推进新科技、新技术为主体的国防教育落地生根。

文末福利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留言 输入中...